一个人离职前,会有4个征兆。

艺帆风顺 发布于 21 天前 13 次阅读


寻找属于你的“八千里路云和月”

“这是我的第148篇原创文章”

大家好,这里是半于辰。
打工人主动提离职,九成九是公司的问题。
  • 要么是钱给少了:付出和回报完全不匹配。
  • 要么是人太坏了:惹不起,我还躲不起?
  • 要么是事太累了:身体被掏空、透不过气。
或者三者都有。
一个人委屈攒够了,痛苦溢出来了,心也就彻底死了。
当“钱少、人坏、事累”磨掉了对这份工最后一点念想,你就会离职。
可能你自己都没发现,在离职前,潜意识的一些行为就露出了一些征兆:

征兆一:沉默代替了争论
以前开会,你还会跟同事争方案、会指出领导布置任务的疏漏。
现在?领导问十句,你回一句“行,按您说的办”。
活还在干,但也就“干完拉倒”的水平,多一分力都不想出。
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心凉透了。
  • 不是没想法,是知道说了也白搭,搞不好还惹一身骚。
  • 不是没本事,是明白干得再好,升职加薪也轮不到自己头上。
那份想把工作做漂亮的劲头,早被一次次的敷衍和忽视浇灭了。
当真诚建议等于找茬,认真做事等于犯傻,闭嘴就成了最后的体面和最大的反抗。
沉默不是突然变高冷了,而是看透了:在这里上班,认真和热情换不来尊重,只换来更多麻烦和失望。

征兆二:慢慢淡出职场社交
以前午饭,你会和同事吐槽食堂太油、问要不要一起去下馆子。
现在你会尽可能独自用餐,不关心办公室八卦,也不好奇同事的工作。
下午茶?团建?聚餐?通通用“家里有事”、“身体不舒服”给推了。
当一个人像退潮一样,从职场社交里默默抽身,就是在心里提前办离职了。
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心早飞了,还在演戏会很累,也太假。
办公室社交本来就是为了信息交换、资源勾兑、氛围营造。
当一个人决定离开,这些对他通通失去了价值。
减少社交,首先是“止损”:不想再为这段即将结束的关系投入任何情绪成本。
更深层的是“划清界限”:在内心宣告和办公室人的交集清零。
早点“退群”,是给未来的清净腾地方。

征兆三:工作不碰任何风险
  • “这事风险太大,还是按老规矩办吧。”
  • “等领导白纸黑字分清楚再说。”
  • “流程没写?那我不敢动,先请示。”
以前那个敢冲敢闯、专啃硬骨头的你,准备离职前就会远离任何担责风险。
你会严格按流程开展工作,多一步不迈,多一句不说。
最高准则:别出错就行,平庸无所谓。
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卖命工作的心死了,安全感也崩了。
你早悟出来一个真理:多做多错,少做少错,不做不错。
创新?成功了是领导有方,团队功劳;失败了?你就要背“擅自行动”的锅。
尝试新方法?流程没写?那更是大忌,出了问题就是“不守规矩”的铁证。
既然要离职,那啥风险都别碰最好。

征兆四:划清工作界限
曾经的你,下班回家脑子里还转着项目难题,饭桌上跟家人聊的是KPI,睡前刷手机还在回工作群消息。
做好离职打算后,下班后你会将工作消息静音、工作群一律“已读不回”、周末就像人间蒸发,天塌下来也别想找到你。
工作上的破事、烦人的同事、糟心的领导?休想挤进你生活半分。
下班后划清工作界限,是为了保护心理能量、捍卫生活主权。
这不是冷漠无情,是历经疲惫与失望后,对自己生活最基本的尊重和守护。
当一个人开始坚决捍卫下班后的时间与情绪,就是在无声地宣告:这份工作,不值得我付出全部人生。

识别征兆后,就要离职?
不得不承认,在当下的就业环境里,找到一份完全合乎心意的“好工作”挺难的。
有很多人都说:现在有一份工作就不错了,要珍惜,不要去想离职的事。
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怂恿大家去离职(别人无法帮你做决定),其实我也是在分享一种可取的“离职心态”。
如果你工作很痛苦,但又因为现实问题暂时不能离职,那你其实可以选择性地用“离职心态”打工。
上个破班,你完全可以做到上面所说的“少些热情、减少办公室社交、不碰风险工作、下班就回归生活”。
用 “离职心态”上班,是在烂环境中给自己筑起一道心理防火墙。
只在工资范围内付出,减少情绪内耗,真的会轻松不少。
在不得不熬的日子里,离职心态可以让我们少受点内伤。
以上,共勉。


-End-


作者介绍:

半于辰,一个用文字感知世界的听障男生。文章全网阅读超千万,在这里记录一些年轻的观点。


欢迎关注+星标,不错过更新


“好文章可以带去朋友圈兜风喔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