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埔军校

艺帆风顺 发布于 2025-04-21 32 次阅读


 

黄埔军校全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,1924年6月16日在广州黄埔长洲岛成立,是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的,旨在培养革命军事人才,实行“军事与政治并重”的教育方针。

 

黄埔军校历史时期划分

 

- 创立与发展时期(1924年-1927年):国共合作共同办学,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,为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。但在1927年,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,军校开始分裂。

- 分裂时期(1927年-1949年):1927年4月15日,国民党在南京另行成立了中央军事学校;7月,共产党在武汉成立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。此后,两校在国共内战中分属敌对阵营。

- 后续发展时期(1949年-至今):1949年,中国共产党取得内战胜利,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,后迁至北京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;国民党中央军事学校迁至台湾,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。

 

黄埔军校前六期的主要领导人员名单:

 

第一期

 

- 校长:蒋介石

- 党代表:廖仲恺

- 政治部主任:周恩来

- 教练部主任:李济深

- 教授部主任:王柏龄

- 教育长:邓演达

 

第二期

 

- 校长:蒋介石

- 党代表:廖仲恺

- 政治部主任:周恩来

- 教育长:邓演达

- 教练部副主任:陈继承

- 教授部副主任:叶剑英

 

第三期

 

- 校长:蒋介石

- 党代表:廖仲恺

- 政治部主任:邵力子、鲁易、聂荣臻等曾负责政治部工作

- 教育长:邓演达

- 教练部主任:钱大钧

- 教授部主任:顾祝同

 

第四期

 

- 校长:蒋介石

- 党代表:汪精卫

- 政治部主任:熊雄

- 教育长:方鼎英

- 军事总教官:何应钦

- 政治教官:恽代英、萧楚女等

 

第五期

 

- 校长:蒋介石

- 党代表:汪精卫

- 政治部主任:邓文仪

- 教育长:方鼎英

- 军事总教官:何应钦

 

第六期

 

- 校长:蒋介石

- 党代表:汪精卫

- 政治部主任:邓文仪等

- 教育长:方鼎英

- 军事总教官:何应钦

 

黄埔军校的历史意义及影响

 

- 军事人才培养: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,为北伐战争、抗日战争等提供了骨干力量,许多毕业生成为国共两党军队的高级将领,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- 政治合作与思想传播: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和象征,促进了两党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合作与交流,传播了革命思想,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,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。

- 军事教育改革:开创了新型的军事教育模式,将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相结合,注重培养学员的革命精神和军事素养,为后世的军事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范例。

- 历史推动: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变革中,黄埔军校始终处于前沿,其毕业生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为国家的独立、统一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,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。

附:前六期部分学员名单


第一期部分学员名单:

 

共产党

 

蒋先云、徐向前、陈赓、左权、宣侠父、曹渊、许继慎、蔡申熙、唐澍、王尔琢、周士第、阎揆要、彭干臣、杨溥泉、卢德铭、李劳工、萧仁鹄等。

 

国民党

 

胡宗南、杜聿明、范汉杰、桂永清、贺衷寒、侯镜如、郑洞国、宋希濂、黄维、关麟征、陈明仁、孙元良、罗奇、刘戡、黄梅兴、王叔铭、黄杰、甘丽初、陈大庆、邓文仪、王治岐、刘畴西、余程万、冷欣、黄雍、李默庵、丁炳权、丁德隆、王雄、邓经儒、方日英、王廷柱、白海凤、冯圣法、王毅、甘清池、丘士发、石祖德、陈德法、尤崧、黄鳌、李仙洲、张子清、蓝运东等。

第二期的部分学员名单:

 

共产党

 

黎鸿峰、蔡鸿猷、罗振声、邝鄘、吴明、程俊魁、余洒度、王秉璋、符明昌、陈恭、卢德铭、练国梁、胡秉铎、陈作为、宛旦平、吴道南、蒋友谅、王一飞、张炎元、张堂坤、麻植、古怀、王柏苍、周逸群、李劳工、谢宣渠、吴振民、姚世昌、萧人鹄等。

 

国民党

 

邱清泉、郑介民、钟松、吴继光、姚中英、肖人鹄、覃异之、熊仁彦、黄文超、刘世焱、彭克定、冯尔骏、王广熙、王大文、宣锡华、胡靖安、王梦尧、彭熙、黄寄野、王仲仁、万用霖、邓士富、王家槐、方天、丘誉、雷震、陈绍平、丁润生、陈公培、陈集辉、洪宗扬、邝墉、王毅、李以劻、李友邦、刘凤鸣、王岫、伍坚生、罗英、宛旦平、余石民、杨文泉、林中坚、王中、张仁镇、李忠、聂绀弩、刘光烈、谢廷献、易毅、杨文瑔、徐树南、张海帆、胡霖、周平远、戴颂仪、张琼、张麟舒、黄焕荣、胡履端、黄祖埙、容干、周兆棠、沈国臣、赵援、袁正东、陈金城、陈孝强、幸中幸、张汉初、赖汝雄、吴造汉、曹勖、钟亚裕、陈进军、粱伯龙、杨国栋、何凌霄、彭佐熙、幸华铁、林叔彝、刘子清、刘子奇、严正、胡启儒、符必东、陆廷选、龚光宗、钟文璋、冷启英、谢振华、龚建勋等。

第三期的部分学员名单:

 

共产党

 

陈奇涵、黄公略、朱云卿、吴光浩、郭化若等。

 

国民党

 

王耀武、戴安澜、曾泽生、方先觉、李天霞、康泽、毛人凤、常乾坤等。

 

此外,山东籍的部分学员有宋瑞珂、张廷孟、徐仁江、孙家傅、尹克瑶、吕魁文等。

第四期的部分学员名单:

 

共产党

 

林彪、刘志丹、段德昌、郭化若、伍中豪、唐天际、倪志亮、袁国平、曾中生、赵尚志、李运昌、洪水、陈毅安等。

 

国民党

 

张灵甫、胡琏、谢晋元、李弥、刘玉章、邱维达、林伟俦、阙汉骞、高魁元、文强等。

第五期的部分学员名单:

 

共产党

 

许光达、陶铸、宋时轮、杨至成、谭希林、赵尚志、郭汝瑰、廖运周等。

 

国民党

 

郑庭笈、邱行湘、陈修和、黄超、郑孝胥、戴仲玉等。

 

此外,还有贵州籍的柳树人、刘眉生、杨家骝、田琳、陈华、徐幼常、罗谦、杨显涵等。

第六期的部分学员名单:

 

共产党

 

程子华、罗瑞卿、陈伯钧、邓萍、莫文骅、赵一曼、王诤等。

 

国民党

 

廖耀湘、戴笠、孙明瑾、杜鼎、罗机、石觉、刘安祺、刘国运、魏崇良等。

 

此外,潮汕籍学员有许秉焕、蔡镇中、丘之纪、黄丰亭、蔡策元、周修忠、钟鸣、邱正峰、方庆芳等。邵阳籍学员有石点、萧重光、李襄、谭剑萍、唐镇群、曾希禹等。